有学者预言我国将进入“城市病”集中爆发期。且不论这一预言正确与否,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 警惕!盲目求大或失机遇
“城市规模越大越好?数量越多越好?如果这样想,那这条发展城镇化的路就错了。”在第三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城说。
在全国城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肖金城表露出对当下城镇化盲目求大、贪

有学者预言我国将进入“城市病”集中爆发期。且不论这一预言正确与否,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
警惕!盲目求大或失机遇
“城市规模越大越好?数量越多越好?如果这样想,那这条发展城镇化的路就错了。”在第三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城说。
在全国城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肖金城表露出对当下城镇化盲目求大、贪多的担忧。
据统计,1978年至2011年,国内城市数量从19个,增加到657个;建制镇从217个增加到了个。
他表示,发展城镇化,要吸引大量农村人口,提高城镇化质量,而不能只追求城市规模、数量。不然,将会错失城镇化发展机遇。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说,在国内部分中小城市,存在盲目追求大城市化、豪华化的现象,有的公共设施甚至比国外的还豪华、奢侈。“城市过大会增加老百姓生活、出行成本。推进城镇化关键还是要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释放内需潜力,不单纯靠投资驱动。”他说。
无奈!“萝卜哥”、“葡萄帝”忙卖滞销菜
韩刚、韩小聪分别是来自河南、渭南的两位普通农民。去年,想尽各种办法解决当地蔬菜滞销问题,让他们一夜成名,被网民称为“萝卜哥”和“葡萄帝”。“萝卜哥”韩刚说,当地每年都会有萝卜滞销,2011年他们免费送萝卜,去年自己干脆给村里的农产品搭建销售平台。
在渭南,“葡萄帝”韩小聪除了愁卖葡萄,还愁卖黄姜。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农产品滞销,在于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即千家万户的农家小生产,无法对接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的重担交给农民是不对的。”他表示,在保持家庭承包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应鼓励土地流转,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把农民“组织起来”。
尴尬?为何GDP上去,日子却紧了
总结去年的成绩,黑龙江省划川县县委书记付慧华只能用“喜忧参半”作答。
他说,去年地方GDP保持着10%以上的速度增长,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但农民却反映日子越过越紧,城镇化进展相对缓慢。
为何地方经济发展了,日子却过得更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说,这与县域产业结构粗放化有关。
特别是在眼下以农业为主的县市,受税收等因素影响,远没有发展工业来得快。
他表示,这类农业市县出路在于农业升级,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改传统一家一户经营为规模化、现代化农业。
推进新型城镇化,先烧开一锅“水”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金碚认为,新型城镇化体现在理念之“新”,即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点解决城镇化中人的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地方要形成县域的主导产业,形成块状经济,而不能像传统那样面面俱到。
如在浙江嵊州,生产的领带占全世界市场的80%,形成专业化分工,有了竞争力。
“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先把这锅‘水’烧开。”他说。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表示,新型城镇化,不是舍农村搞城市,不是弃农业抓工业,而是要用工业化的方式推进县域经济,用工业化思维、理念发展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