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我国CPI同比涨5.5%房价拐点似乎正在逼近

60 7

2011年5月我国CPI同比涨5.5%房价拐点似乎正在逼近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涨幅创下4个月以来的新高。高涨的物价并未让市场惊慌,反而是多种迹象显示“拐点”已经逼近。环比回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明显下降的货币供应量,甚至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和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都让市场相信,下半年物价涨幅有望回落。

  市场反应

  涨幅未超预期

  “5月份主要数据突出变化就是CPI同比上涨5.5%,涨幅比上个月扩大了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据他分析,从结构来看,5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1.7%,影响CPI上涨.5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6%;非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是4.6%。

  在食品价格中,5月份主要是生猪和鲜蛋涨幅比较大,其中生猪同比价格上涨了40.4%,对CPI的贡献将近20%。

  蔬菜价格在5月份由于正是南北蔬菜供应旺季,所以全月回落了7.1%。但是由于5月份大部分地区受旱灾和一部分地区受涝灾的影响,蔬菜价格在5月下旬出现了较快上涨,下旬价格比中旬涨了10%以上。

  5月份CPI同比涨幅创下新高,其实并未超出市场预期。“5月份CPI涨幅创年内新高,这种情况基本在预期之内。这意味着在经历了数月的宏观调控之后,通胀的严峻形势依然如旧,甚至更加严峻了。”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上投摩根发布的5月CPI数据点评报告也表示:CPI上涨5.5%,这符合我们预期,落入市场预期区间上限,创出年内新高。分类看,除了食品中的鲜菜价格环比下跌9.%,文化娱乐类持平,其余都是环比上涨,物价涨幅向非食品领域扩张得到进一步验证,照此趋势,6月份CPI同比超过6%的概率很高。

  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甚至认为食品价格的环比下降,低于他们的此前预期。报告称: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环比下降0.个百分点,虽然与过去10年平均0.7个百分点的降幅相比有所缩窄,但是在5月份干旱等极端天气推升水产品和部分蔬菜价格,以及猪肉价格出现反季节性上涨的情况下,食品价格依然维持了季节性下降的趋势,显示食品价格正在向历史趋势回归。

  “200-2004年和2007-2008年两轮通胀中都出现过的现象是:在影响供给的短期因素逐渐消弭后,食品价格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回落。我们分析,食品CPI在6月份仍会在同比11.5%左右的高位徘徊,但三季度开始下降,四季度降幅将更加明显。”报告称。

  专家判断

  “拐点”可能逼近

  尽管多家机构都认为5月CPI涨幅创新高在预料之中,而且6月份可能进一步走高,但是他们同时承认,从多方迹象来看,CPI涨势的“拐点”似乎正在逼近。

  盛来运表示,尽管5月份CPI同比涨幅创下新高,但是从环比数据来看也有积极的变化。比如说CPI环比上涨0.1%,与上个月持平;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环比上涨0.%,比上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而且原材料购进价格环比也比上个月回落了0.5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预测:趋势性来看,到下半年CPI总体上将不会继续出现近几个月的持续高位增长态势。

  据他分析,原因首先在于国际压力的下降。虽然美元的反弹并没有确立它的长期升势,但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可能在偏离需求的情况下长期上涨。近期随着美元及价格的反弹,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已经出现明显回落,未来预计也不会过于背离需求。其次,仅半年以来,国家对市场,尤其是农产品市场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整顿,目前来看效果明显。最后,宏观调控的效应也已经开始展现,前期导致物价走高的蔬菜价格已经出现明显回落,货币供应量也已经有所控制,4月份M2出现了自2005年以来的首次月度净下降。

  黄桂田说,本轮物价上涨与流通领域的炒作有很大关系。但是从总体供求来看,供大于求的总格局并没有改变,所以总体经济情况不支持物价进一步上涨。唯一的不确定性可能在于国内行情是否会延续最终造成农业减产。

  不过盛来运表示:“尽管这次大旱,包括近期发生的涝灾,会对粮食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要小于预期。这几年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重视农业的投入,所以现在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基本上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再加上我们粮食生产连续7年的丰收,储备充足,所以对物价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更是列举了四方面数据证明下半年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一是货币信贷增速已经出现明显下降。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已经从2010年5月的29.9%和21%下降到2011年5月的12.7%和15.1%,有利于缓解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二是消费需求继续放缓。近期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从2010年4月份的55.4%下降到2011年4月份的1.%,汽车销量连续两月负增长,消费需求的下降意味着供给不足推高物价的压力已经下降。

  三是受物价高企、电荒、货币收紧、消费需求放缓等因素综合影响,预计2011年二季度GDP增速可能会有所回调,由需求上升导致的物价上涨压力也会趋于缓和。

  四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国内PPI高位回落,输入性通胀压力已经开始减轻。

  大成基金也认为,CPI继5月创出新高后,6月将再创新高,但这已是强弩之末。下半年,随着紧缩性宏观政策对实体经济传导的逐步到位,整体物价水平将逐渐回落。

  后续政策

  调控不宜放松

  尽管下半年物价涨势可能有所回落,诺安基金据此认为“货币政策未来进一步收缩空间有限。货币政策将逐渐转向微调,甚至进入观察期。”但是更多的专家认为至少是在短期,调控政策力度不宜有所放松。

  这首先是因为三季度全国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了五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短期来看,受自然灾害、游资炒作等因素的影响,大米、蔬菜和中药材等价格短期内很难大幅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也称,因全球粮食库存下降,总需求增加且农作物总产量增幅有限,预计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全球食品价格将维持在高位运行。

  二是猪肉在我国消费篮子中的比重高达9%,近期肉价的大幅上涨对物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5月份国际肉类价格指数达18点,创下了该指数有史以来的新高。

  三是中长期来看,受刘易斯拐点的临近、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将面临长期上涨压力。

  四是流动性总体过剩的局面不会改变,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和基础依然存在。

  五是PPI增长较快,前5月上涨7%,向下游传导过程还将持续。

  另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大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5月份CPI上涨主要是受干旱和食品价格上涨影响,这属于一个暂时性的影响因素,接下来会有所回落。今年实行的紧缩手段起到了作用,但是物价上涨是有惯性的,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调控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应该继续实行紧缩的调控手段。”

  尽管14日央行再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周景彤仍然预计下半年将有1至2次加息。不过他进一步提出:“200年以来,影响物价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物价上涨主要由劳动力成本、通胀预期和货币因素共同拉动。因此,现阶段稳定物价水平不仅要注重控制货币供应,更应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通胀预期的管理。”

  周景彤认为,由于银行可贷资金已经比较紧张、部分实体经济的正常贷款需求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解决全社会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应该通过发行央票、加快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途径解决,而不是单纯依靠存款准备金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主任苏剑进一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政府抑制物价上涨主要采取的是需求管理政策,但是由于未来可能同时面对高物价和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所以更应该考虑供给方面的调控政策,比如说给企业减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样既能抑制通胀,又不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标签: 无

发表评论 (已有7条评论)

评论列表

    本站网友 冠心病的早期症状
    0秒前 发表
    但是影响程度要小于预期
    本站网友 桐庐租房
    14分钟前 发表
    “5月份CPI涨幅创年内新高
    本站网友 广州新楼盘
    2分钟前 发表
      大成基金也认为
    本站网友 西溪印象城
    16分钟前 发表
    但是从环比数据来看也有积极的变化
    本站网友 tencentos
    19分钟前 发表
    文化娱乐类持平
    本站网友 房策
    15分钟前 发表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