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符合“城镇化”思路 多方考量方能“应保尽保”

57 14

新政符合“城镇化”思路    多方考量方能“应保尽保”

 根据新“国五条”及其相关细则规定,201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有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作为新“国五条”中的一大亮点,这一政策得到了多数声音的支持。不少业界专家认为,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契合了全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但与此同时,也有声音提醒,这一政策在201年的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度较大。

  新政符合“城镇化”思路

  新“国五条”中针对住房保障范围的新规定,体现了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怀。作为城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外来务工人员往往收入偏低,存在实质性住房困难。

  对此,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保障房扩围时间点设立,可以助推城镇化建设。保障房一直是安居工程的重中之重,也是房地产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落实保障房的供应量、确保其供应进度,可以说是预料中的重点。尽管在政策规定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一措辞中,“符合条件”四个字的想象空间巨大,但此项要求时间上的明确性足见中央在安居工程建设上的决心,也进一步从住房上配合了城镇化建设提速的要求。

  与上述观点一致,世联机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首次明确提出类似要求,打破了保障房的户籍歧视,有助于外来人口融入城市,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政府眼下大力提倡的“城镇化”思路不谋而合。外来务工人员被纳入保障体系,正是为新型城镇化铺路。但保障房能否在短期内实现在建设、分配制度方面的重大突破,发挥对市场的正面影响力,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多方考量方能“应保尽保”

  “对于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需要通过政府财力才能解决,为此,必须要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主任赵秀池教授认为,由于保障房的政策性非常强,只有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严谨的保障房准入、退出机制,才能有的放矢地真正保障应保人,将不该享受保障房待遇者排除在外,并实现良性循环,满足更多低收入者的需要。

  根据赵秀池的建议,保障房可以更多地尝试租赁(租房网 )形式,对于产权式的保障房,可采取封闭式循环、政府回购的形式。政府在加大土地、资金投入来保证保障房建设的同时,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保障房建设中来。除了新建保障房以外,还可充分利用存量房、货币补贴等多种手段来解决住房保障问题。

  赵秀池提醒,保障房涉及百姓的居住安危和政府的公信力,其质量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由于配套设施不全、离中心城偏远等客观原因,保障房也有可能出现闲置现象。为此,政府在增加保障房的供应时,还应更多地考虑到受益人的居住需求,从户型、区位、环境、设施配套等方面多方面考量。只有随着保障房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强,才会有更多的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标签: 无

发表评论 (已有14条评论)

评论列表

    本站网友 成都楼盘
    23分钟前 发表
    打破了保障房的户籍歧视
    本站网友 脑病医院
    19分钟前 发表
    为此
    本站网友 钩子
    22分钟前 发表
    201年底前
    本站网友 联想风云
    26分钟前 发表
    保障房一直是安居工程的重中之重
    本站网友 上海经纬城市绿洲
    21分钟前 发表
    由于保障房的政策性非常强
    本站网友 一骑红尘妃子笑
    7分钟前 发表
    可以助推城镇化建设
    本站网友 最好的牛奶
    25分钟前 发表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
    本站网友 鸽子汤怎么炖
    30分钟前 发表
    还应更多地考虑到受益人的居住需求
    本站网友 环保部长
    16分钟前 发表
    确保其供应进度
    本站网友 五峰生活网
    9分钟前 发表
    “符合条件”四个字的想象空间巨大
    本站网友 受虐狂
    8分钟前 发表
    政府首次明确提出类似要求
    本站网友 怀石料理
    11分钟前 发表
    只有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本站网友 厦门美食攻略
    11分钟前 发表
    设施配套等方面多方面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