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房源信息 >

房源信息

2014年各大城市成交量有所下滑 房地产企业仍对市场充满信心

2025-07-29 23:40:49房源信息7
201年,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全国商品房的建设量、销售量、库存量、交易量都大幅上升,市场供需两旺。进入2014年1月后,全国各大城市成交量均有所下滑,引来不少“多空争论”。我认为,今年年初的成交平淡只是传统淡季的影响,并没有标志性的意义,从土地市场的成交情况和标杆企业的业绩目标来看,大部分房地产企业仍然对市场充满了信心。 在市场行情整体回暖的同时,也出现了以下两个重要的分化: 第一,一

2014年各大城市成交量有所下滑  房地产企业仍对市场充满信心

201年,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全国商品房的建设量、销售量、库存量、交易量都大幅上升,市场供需两旺。进入2014年1月后,全国各大城市成交量均有所下滑,引来不少“多空争论”。我认为,今年年初的成交平淡只是传统淡季的影响,并没有标志性的意义,从土地市场的成交情况和标杆企业的业绩目标来看,大部分房地产企业仍然对市场充满了信心。

在市场行情整体回暖的同时,也出现了以下两个重要的分化:

第一,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之间出现明显的市场分化。一二线城市市场持续回暖,特别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商品房和土地成交均量价齐升,且涨幅很大。反观三四线城市市场,则基本平稳,部分三四线城市甚至面临整体下滑的趋势。在此形势下,部分早先大规模布局三四线城市的房企也开始调整战略,转战一二线城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化?主要缘于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在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人口吸引等方面的差异。一二线城市经济发达,产业雄厚,教育、医疗、就业等优势资源高度集聚,吸引力大,而土地却较为稀缺,房地产供不应求。反之,很多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购买力较弱,人口及资金净流出,市场空间本就有限,再加上上一轮调控之后,有大量开发企业涌入三四线城市,推动当地土地大量释放,商品房(楼盘 / )海量上市,库存持续走高,供求失衡状况不断累积。

第二,大型房地产企业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之间出现明显的业绩分化。在大型房企高歌猛进、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中小型房企成长性不足,“强者恒强”的市场竞争格局越来越明显。而且,企业的分化与城市的分化实际上是高度相关的。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活跃、成长性好,但同时土地也比较稀缺,竞争较为激烈,土地获取的门槛较高。实力雄厚、经验丰富、资源整合能力强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往往技高一筹,更容易获得土地、信贷、人才等核心资源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如此一来,大型房企与中小型房企的业绩分化也就是必然现象了。

房地产企业的转型趋势

近年来,随着行业的整体发展和市场的不断调整,标杆房地产企业都因时顺势,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当前,正在发生的房地产企业转型主要呈现出以下五个趋势:

一是产品转型:从单一开发走向综合开发。近年来,在传统的住宅产品的基础上,房地产行业的产品形态更加细分,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正在尝试投资开发产业地产、商业地产、文化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综合性的产品形态。比如,我们绿地较早就涉足了商业地产的开发,并在超高层地标、城市综合体等领域已经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去年全年我们商办项目的销售金额占总量的40%左右,极大地支撑了企业整体业绩的稳定增长。

近两年,我们还发挥资源集成优势,大力发展产业地产,目前已在全国多地投资开发空港产业园。同时,行业内的其他标杆企业也都积极加大了综合开发的力度,如:万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地产;保利聚焦“银发经济”,加大养老地产投资开发力度等。

二是业态转型:从开发商走向运营商、服务商。实际上,房地产企业从开发商向运营商、服务商转型是产品形态综合化的自然延伸,也是房地产行业不断完善成熟的必然要求。随着产业地产、商业地产、文化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综合性产品的大量出现,必然对产品本身的运营管理提出要求;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在开发硬件产品的基础上,也越来越重视开发服务产品的价值。近年来,在运营服务方面,房地产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万达已经在商业地产运营方面创出了自己的品牌。绿地发挥“平台化”优势,积极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在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产业招商、运营配套、产城融合等方面均形成了很强的实力。万科最近也提出,要做城市的配商,并入股徽商银行开展社区金融服务。

三是市场转型:从国内经营走向海外经营。当前,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进入了不同的发展周期, 等发达市场已经从危机中复苏,而新兴市场则由于结构性的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相对而言, 等发达国家市场正处于资产价格相对较低、未来成长性相对较强的上升阶段。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优化资产组合配置,出海投资开发,成为房地产企业的一时风潮,方兴未艾。绿地、万科、万达、碧桂园等众多行业内标杆企业均在此行列。如,绿地重点围绕 等发达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四洲九国十三城”的全球投资布局。而且,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海外项目已经有了可观的产出,如绿地韩国项目、澳大利亚项目、碧桂园(碧桂园 )马来西亚项目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资源配置转型:从低能级走向高能级。作为高度杠杆化的行业,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与其对金融等资源的配置能力高度相关。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企业金融化步伐加快,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一方面,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在传统的项目贷款(贷款 / )的基础上,信托、发债、上市融资越来越常见;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特别是在国内资本市场受限的背景下,很多房地产企业纷纷抓住国际资本价格走低的契机,着力获取海外低成本资金。去年,赴港上市、设立香港上市公司平台成为行业内企业的一时风气,绿地、万科、中海、恒大、碧桂园、绿城等标杆房企均利用港股平台,发债融资。

五是模式转型:从线下走向线上。当前,很多行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正发生着颠覆性的改变。虽然现在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房地产与互联网的“联姻”也将是大势所趋。市场上已经有三种形式的探索:第一,营销模式电商化。将房地产营销由传统的线下往线上拓展,并通过“大数据”手段科学确定细分市场、客户渠道和精准的广告投放。一些房地产企业去年便开始筹备进军电商,并计划将旗下业务打包上线。

第二,建立线上社区服务平台。依托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物业管理转型升级为社区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管家、商业、小贷、文化、娱乐等各种服务,充分挖掘客户的消费能量。花样年等房地产企业已经在进行这种尝试;第三,嫁接互联网金融资源。201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余额宝”等线上理财产品已经对现有投融资体系有了相当的影响,根据央行公布的数字,2014年1月在人民币贷款增加1.2万亿元的同时存款罕见减少9402亿元。目前,线上理财资金主要投向货币基金。为保持较高的收益率,已经有人在考虑将其投向房地产、基建等领域。

当下中国改革对房企的机遇

去年秋天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新一轮中国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拉开了序幕。会议发布的决议,对15个大类、60个小类、00项改革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部署,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当前,部分改革举措已经在逐步落实。根据我对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和对改革实践的观察,结合房地产行业本身的具体特点,我认为房地产企业在当下中国改革的过程中将面临四大发展机遇。

机遇一:房地产企业的总体发展环境将更为宽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我认为,其核心精神可以归结为:放松管制,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客观上来讲,过去我们的管制还是太多,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对微观事务的直接管理还在不同层面广泛存在。仅就与房地产行业紧密相关的各要素而言,城乡土地、信贷利率、人口户籍等都是高度管制的,房地产调控就是这种状况的集中体现。可以预见,随着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化和持续推进,资源配置将更加市场化,房地产调控也将更加市场化和具有针对性,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企业都将迎来更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

机遇二:政策层面将更加注重对市场供应端的调节,行业产能将进一步释放。各种迹象都表明,新一届政策制定者对房地产的政策思路较之前有较大的变化。自去年以来,新一届政策制定者不再像以往那样强调“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而是转而提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焦点,已经由解决“房价上涨过快”的具体问题,转变为“住房供应体系建设”的系统问题。优化供应端,建立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并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大住房供应量,将成为房地产业的首要任务。届时,房地产行业的产能将进一步释放,同时房地产企业的活力和积极性也将被进一步激发。

机遇三:随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序推进以及大规模棚户区的改造,将进一步增加市场对住宅的需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都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其基本落脚点是:除特大型城市外,逐步放松户籍管制,逐渐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就此提出了亿的具体指标,即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随着这些具体指标的逐步落实,大量进城落户人口(有时还包括他们的随迁家属)、棚改居民将对城镇首套住房和改善住房产生需求。这将为住宅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机遇四:随着“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的逐步深化,将进一步增加市场对产业、商业等综合地产产品的需求。安居和乐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同时,必须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必须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这就对城镇的产业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强调“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鲜明导向。要发展产业、拓展功能,实现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就必须有具体的载体。因此,可以预见,现在方兴未艾的产业地产、商业地产等综合性地产还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顺应这一需求、积极进行转型发展的房地产企业还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9 条评论)
本站网友 嘉宝莉
22分钟前 发表
产城一体
本站网友 首席财务官
13分钟前 发表
全国商品房的建设量
本站网友 颅脑损伤
25分钟前 发表
房地产调控也将更加市场化和具有针对性
本站网友 今日黄金走势图
13分钟前 发表
线上理财资金主要投向货币基金
本站网友 益肾壮阳膏
28分钟前 发表
充分挖掘客户的消费能量
本站网友 年投资回报率
18分钟前 发表
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
本站网友 蜜月期
24分钟前 发表
房地产行业的产能将进一步释放
本站网友 深圳临时工招聘网
27分钟前 发表
部分改革举措已经在逐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