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水煮青蛙”效应我们知道,安逸的环境会麻痹青蛙,最终导致其死亡。如今的房企,在我看来,似乎也正遭遇类似的尴尬。
2000年至2010年,楼市环境总体宽松,房企盈利空间较大。安逸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房企跳入这舒适的温水中。2010年下半年开始,限购限贷政策标志着楼市调控基调趋严。不过,此时房企并不以为然。
2011年楼市库存逐月增加,房价涨幅逐渐收窄,甚至步入负增长区间。不过到了2012年,楼市“不争气”地复苏了。到了201年月,在“新国五条”末班车的签约效应下,整个楼市被引爆。尽管第四季度各地“条式”的政策在收紧,但房企依然比较乐观,这种乐观从2014年初各房企纷纷调高销售目标中不难看出。
然而,2014年一季度市场低迷,部分城市率先降价。但房企低估了市场降温,并没有出现过度的恐慌。当4月份的成交量弱于月份时,一些房企才开始步入降价大潮。参加5月份的房展会发现,观望者远超入市者。
5月份部分房企开始遭遇破产的厄运。多数房企资金链紧张已经成为行业的公开“秘密”。
分析后不难发现,房企在这个温水中麻痹的原因在于,对政策的威慑力比较轻蔑。不过,今年楼市如此大的降温着实让房企吃了一拳。
不想做煮死的青蛙?那就需要琢磨水的加热速度。楼市政策是房企决策的关键变量,若没有潜行研读楼市政策的耐力和智慧,则很容易在风险最大的时间点介入市场。同时,在安逸的发展环境中,要杜绝麻痹,这其实就是战略调整的灵活性。当然,还需具备足够的弹跳力。高周转和高杠杆模式固然不错,但需要两个前提:积极的入市氛围、宽松的货币环境。目前这两个条件都缺失了,自然难以弹跳。房企仍然要在财务成本控制上做足功课,这样才能在市场降温中具备弹跳能力。
眼下,调控的火苗还在燃烧,水已经烧烫。青蛙先生请奋力弹跳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