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房源信息 >

房源信息

新城不仅没有缓解中心城区压力 反而加重城市病

2025-08-04 07:50:48房源信息5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近日正式公布,在网民看来,《规划》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毋庸赘言。尽管如此,一些网民担忧,地方在落实规划时会再现新城因缺乏产业、就业和服务业支撑沦为“鬼城”“睡城”等老问题。   有网民指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克服已经出现的诸多问题,抓住“以人为本”的牛鼻,以产兴业,让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鬼城”

新城不仅没有缓解中心城区压力  反而加重城市病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近日正式公布,在网民看来,《规划》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毋庸赘言。尽管如此,一些网民担忧,地方在落实规划时会再现新城因缺乏产业、就业和服务业支撑沦为“鬼城”“睡城”等老问题。

  有网民指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克服已经出现的诸多问题,抓住“以人为本”的牛鼻,以产兴业,让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鬼城”之忧

  “新型城镇化规划在此刻出台,恰遇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提振经济的作用。”网民“易鹏”指出,一方面,从长期来看,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二元结构,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内需,提供社会稳定预期;另一方面,从短期效应来看,新型城镇化不是房地产化与投资的,但还是会在棚户区改造、轨道交通等方面提供投资机会稳增长。

  然而,规划能否改变过去数年城镇化建设中顽固存在的老问题,仍然令不少网民感到担忧。他们耳闻目睹了“旱地拔葱”式的发展让一些城市的新城沦为“睡城”“鬼城”,其中一些人对新城加剧的交通拥堵、生存空间逼仄、资源浪费等现象,更是有着切肤之痛。

  据一些自称居住在“睡城”的网民反映,每天两趟的通勤“春运”令人心力交瘁;出租车司机不敢在上下班高峰期出车;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加剧让生存质量下降……新城不仅没有缓解中心城区压力,反而进一步加重“城市病”。

  前车之鉴

  网民指出,诸多新城快速扩张、投资过度、依赖房地产等不科学的发展模式,导致部分地方的城镇化徒有其表。

  “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克服过去已经出现的诸多问题。”网民“陈国强”说,过去城镇化把重点与焦点都集中在了土地的城镇化上面,总是谋划着如何把小城市变成中型城市,中型城市如何变成大城市,把旧城如何改造成新城市。

  他还表示,在人的城市化或城镇化问题上,并没有明显体现出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特别是没有把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当作城镇化重中之重来对待。而在城镇化的资金问题上,过去的城镇化也没有形成稳定及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所以出现了今天积重难返的土地财政问题。

  网民“殷建光”认为,过去,一些地方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主观意志、权力意志强烈,结果,城镇化成了作秀,成了形式主义工程,形成了“赶牛上楼,车库养猪”的怪相。这样的城镇化都不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以官为本的城镇化,这样的城镇化不能要,必须停止。

  以产兴业

  有网民认为,新型城镇化规划正力图在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有所突破。网民还建议,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一牛鼻,以产带业,让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我从来对被吹捧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持怀疑态度,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说到底还是地与地挂钩,眼中无人。”网民“华生2010”说,新型城市化以人为核心的关键要把新增建设用地与市民化人口挂钩。国务院的新型城镇化规划终有此一条,虽说是探索亦见进步。

  网民“杨建国”指出“新型城镇化不能孤军深入,需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化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城镇化是载体和平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

  网民“殷建光”认为,以人为本是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牛鼻子,期盼各级政府部门能够抓好这个牛鼻子,从农民的需求、农民的认识出发,挖掘农民的智慧,引领农民走上最适合本地的城镇化道路。

留言与评论(共有 9 条评论)
本站网友 全国人口网
14分钟前 发表
从短期效应来看
本站网友 特斯拉融资租赁
9分钟前 发表
工业化是发展的动力
本站网友 快速祛痘
13分钟前 发表
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本站网友 闫希军
28分钟前 发表
投资过度
本站网友 96333
27分钟前 发表
  以产兴业   有网民认为
本站网友 陆东福
24分钟前 发表
提供社会稳定预期;另一方面
本站网友 名仕花园
7分钟前 发表
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本站网友 发布任务
0秒前 发表
反而进一步加重“城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