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房源信息 >

房源信息

论房地产调控-- 各方博弈房地产市场处境微妙

2025-07-20 16:23:28房源信息4
2012年已过半,房地产市场持续数月的回暖,正悄然消化着本轮房地产调控已经取得的显著效果。降息、热销、房价上涨……诸多迹象是否表明“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而来的市场坚冰正逐渐消融?   楼市在继续“放量”的同时,价格也出现了久违的反弹。很多人怀疑房价是否真正下降过。事实上,在限购、限贷等重拳调控之下,房价下降过;但在开发商以价换量,央行降准、降息以及鼓励刚需入市、地方政府微调等方面的刺激下,

论房地产调控-- 各方博弈房地产市场处境微妙

2012年已过半,房地产市场持续数月的回暖,正悄然消化着本轮房地产调控已经取得的显著效果。降息、热销、房价上涨……诸多迹象是否表明“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而来的市场坚冰正逐渐消融?

  楼市在继续“放量”的同时,价格也出现了久违的反弹。很多人怀疑房价是否真正下降过。事实上,在限购、限贷等重拳调控之下,房价下降过;但在开发商以价换量,央行降准、降息以及鼓励刚需入市、地方政府微调等方面的刺激下,部分楼盘由降变涨。

  一边是多地猛增的销量,让开发商按奈不住涨价的冲动;一边是40多个城市“微调”限购政策,进而引来多部委急“澄清”。各方博弈之下,处境微妙的房地产市场又一次地站在“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十字路口。

  一论:房地产调控决心未改、方向不变

  进入2012年,随着“稳增长”目标的提出,在传统发展惯性的影响下,很多地方政府重新开始打起了房地产的主意,全国各地已有接近40城市从不同程度调整了自己的房地产政策。但种种迹象表明,虽然地方政府“微调”楼市有冲动,但总体而言中央调控房地产的基调并未改变。

  “稳增长”离不开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稳增长”目标的实现要以动摇房地产调控为代价。在今年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同时,中央也强调了“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基本精神。房地产调控政策仍然需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和贯彻,这既是中国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调控短时间内也许不会出台更严厉的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调控进入了尾声,房价离“回归合理水平”仍有距离,房地产市场也尚未真正达到健康、稳定的发展目标。坚持,并向更深层次推进房地产调控,仍然应当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旋律。

  二论:对房价变化不可掉以轻心

  日前,相关机构发布6月百城房价数据。数据显示,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8688元/平方米,环比5月上涨0.05%,结束自2011年9月以来的连续9个月环比下跌态势。在楼市成交连续数月大幅回暖之后,房价回稳微涨数据的出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房价的担心。

  事实上,6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数据就已经显示出了跌幅收窄、价格回稳的趋势。在很多业内专家看来,在成交量连续回升的情况下,价格的回稳带有一定的必然性:量在价先,以价换量到了一定程度,折扣必然回收,与此同时,对价格敏感的购房者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追涨买房的出现也不意外。

  随着央行年内两次下调存准,6月又时隔三年半再次降息等等宏观政策的调整,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已经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楼市也确实进入了由清淡到回暖的周期。但是,回暖中的楼市并不具备在短期内再次掀起价格高潮的条件。

  从政策面看,房地产调控基调不改,投资、投机性需求仍被死死的挡在市场之外,自住性的需求可以支撑短期内的市场反弹,却很难引发全局性的价格暴涨;从资金面看,开发企业的库存仍然处于历史高位,去库存、回笼资金依旧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即便是许多坚持没有降价的开发企业,也坦言“现在的日子不好过”;从市场面看,购房者对于房地产调控的期待依旧很高,对继续降价仍有期待,观望的情绪并没有彻底扭转。

  不过,虽然客观上房价尚不具备大幅反弹的条件,但对于市场出现的价格变化,决策者则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在市场的博弈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购房者与卖房者相比始终处于劣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市场供应,合理的引导刚性需求入市,避免人们在“追涨”的心态下人为推高房价,是下一步调控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论: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要强化问责机制

  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抑制松动调控的冲动,巩固调控已经取得的成果,不仅需要再次坚定调控的决心、严格调控的政策,更需要再次明确房产调控的问责机制,自上而下统一认识,将房产调控行之有效地坚持下去。

  自2011年1月开始的本轮房地产调控,之所以被舆论称为史上“最严”的调控,不仅是因为它直接出台了限购、限贷等针对性极强的调控措施,同样因为其从一开始就要求各地方量化调控目标,同时建立调控的问责机制。进入2012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房地产调控的目标设定和问责机制也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不可否认,在去年的调控过程中,很多地方在执行调控措施时出现了用力过猛、矫枉过正的情况,误伤了一部分自主性合理购房需求。但是,“微调”措施可以,“微调”目标不行。任何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调整,都不能动摇稳定房价、稳定市场的大方向。在出台“微调”措施的同时,必须同时制定调控的目标和计划,接受监督、强化问责,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市场预期,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2011年中央政府提出的以稳定房价为标准的问责机制,并非是一个有效期一年的暂时措施,而是一个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效机制。

  随着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的节节攀升,房价也露出了回稳上涨的苗头。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证地方的调控手段不走形、不变样,坚持并进一步加强问责机制有必要继续强化和坚持。调控有目标,监督有问责,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房地产调控目标的最后达成。

留言与评论(共有 15 条评论)
本站网友 华东交通大学是几本
7分钟前 发表
地方政府微调等方面的刺激下
本站网友 苹果手机价格表
5分钟前 发表
  二论:对房价变化不可掉以轻心   日前
本站网友 女乡长
9分钟前 发表
但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调控进入了尾声
本站网友 宝鸡社区
22分钟前 发表
强化问责
本站网友 招商一卡通
0秒前 发表
必须同时制定调控的目标和计划
本站网友 臭汗症
23分钟前 发表
误伤了一部分自主性合理购房需求
本站网友 英文昵称
0秒前 发表
房地产调控的目标设定和问责机制也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本站网友 桂林房产网
29分钟前 发表
在市场的博弈中
本站网友 kelong
13分钟前 发表
  随着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的节节攀升
本站网友 孙松
22分钟前 发表
不仅是因为它直接出台了限购
本站网友 装小蜜
7分钟前 发表
地方政府微调等方面的刺激下
本站网友 航天中学
28分钟前 发表
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8688元/平方米
本站网友 最新银行存款利率
20分钟前 发表
本站网友 龙岩英语培训
22分钟前 发表
在成交量连续回升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