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保障房疑为福利房”是一种住房改革倒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日前发布《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住房保障问题研究》报告,提出保障房建设存在四大突出问题。北大经济学院教授平新乔参与了报告的调研,他坦言目前最担心的是,在“”建设保障房背景下,恐怕至少有一半实际是福利分房。(8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初,600万套保障房建设计划披露时,人们就曾担心“凑数字”。后来相关报道多次证实了这个问题,譬如,一些地方政府将之前在建的教师宿舍、企业员工宿舍等房子“贴牌”为保障房,不仅以旧充新,而且还把各种集资房也纳入保障房计划。真正新建的保障房占多少,却是一道谜。
专家的调研结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保障房注水程度的机会。尽管“过半保障房实为福利房”这一结论不一定很准确,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某些地方的保障房建设不仅缺少决心,也缺少资金,而以各种福利房来充数则相对容易———不仅能完成保障房数字任务,还让各种福利房有了合法身份。
然而,拿福利房充当保障房,却是在欺上瞒下,让保障房建设的实效打折扣。中央之所以推出五年600万套保障房计划,是为了增加保障房总量以保障中低收入人住房,而拿福利房来充数,并没有增加保障房总量,也未必能实际解决中低收入人住房。也就是说,只是让保障房相关数字好看而已。
某些地方拿福利房充当保障房,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后果。其一,充数与没什么区别,对中央决策和民生改善是一种误导。地方上报的数字,不仅会影响到中央对保障房规模的准确判断,而且也会影响到中央对被保障人数量、保障房实际投入等问题的判断。最终,保障房政策的决策就有可能被误导,决策结果也不一定科学合理。
其二,进一步刺激福利分房“复活”,对我国房改来说是一种倒退。众所周知,1998年房改的核心内容是取消福利分房,实行货币分房。尽管某些机关和国企的福利分房一直在进行,但都处于不公开或半公开状态,如今倘若拿福利房充当保障房,等于是变相鼓励福利分房公开发展,还让某些身份不明的单位集资房有了“保障房”的合法身份,这对房改而言是明显的退步。
其三,不仅助长住房腐败,而且损害了保障房制度公信力。一些单位福利房纳入了保障房计划,但分配时并未按照相关法规和制度来分配住房,而是按单位内定的标准分房。无疑,某些单位内部的分房标准、分房对象超过了规定标准,这就是一种住房腐败,也让保障房制度成为摆设。
专家所言“过半保障房实为福利房”,数据是否确凿尚待求证,但现在的问题是,保障房主管部门如何看待充数现象,是不知道数字“注水”还是装做不知道?在媒体大量报道保障房充数现象之后,有关部门会以何种态度来对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及时挤掉水分?显然,应该进行全面摸底检查,把福利房查出来严肃处理,还保障房真实的供应量。只有真实的数字才是保障民生,“注水”的数字是在欺骗公众。而且,绝不能让各种福利分房借保障房建设计划,并以保障房名义大行其道,因为这会让饱受诟病的住房改革再倒退。
- 上一篇
河南郑州出台新规 住宅用房搞经营须经过邻居同意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住宅小区房屋被擅自改造变商用,开饭店、开美发厅噪声、污染扰民等情形相信不少人都有体会。最近河南郑州出台新规,规定住宅用房搞经营,必须经过邻居同意。 根据郑州出台的《关于整治规范郑州城区生产经营场所的意见》,今后在郑州要想出租住宅房屋搞经营,就必须过社区验证、三级监督以及征求邻居意见这三个关口。如果把住宅改为经营性住房的,就要提交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者业主委员会
- 下一篇
网络消费迅速发展 多家房企推楼盘在线销售 网上购房交易需谨慎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随着网络消费的迅速发展,转眼间,网络消费和购物热潮已影响到房地产领域。喜欢网购的人都知道使用“支付宝”交易对买卖双方来说最为安全,但是对于买房这种支付金额较大的行为来说,消费者还是会有所顾虑,网上购房是否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安全呢? 其实,很多房地产企业已经推出在线看房、在线预约等电子商务相关服务。据了解,深圳的网民早已习惯在网上看房、选房,甚至参加网站组织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8 条评论) |
本站网友 如何去皱 | 5分钟前 发表 |
也让保障房制度成为摆设 | |
本站网友 怎样治静脉曲张 | 28分钟前 发表 |
(8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初 | |
本站网友 黄体酮胶丸 | 20分钟前 发表 |
应该进行全面摸底检查 | |
本站网友 成都儿童摄影 | 4分钟前 发表 |
无疑 | |
本站网友 骨龄检测 | 13分钟前 发表 |
最终 | |
本站网友 刘虹 | 2分钟前 发表 |
保障房政策的决策就有可能被误导 | |
本站网友 海燕策略 | 13分钟前 发表 |
提出保障房建设存在四大突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