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厌其烦预测楼市 徒劳无功的活做了多年
进入2014年,种种迹象表明,发轫于2009年的史上最严厉房产调控似乎已到拐点,中央调控楼市的行政力量终于发挥到极致,如今房地产“救市”呐喊此起彼伏。然而,这些剑指高房价的政令带来的结果却是房价继续高企,仍有大批开发商偷着乐,放言“政府比我们急”。
一、别指望征税能降房价,实施征税将遥遥无期
按照三中全会确定的基本原则,政府的主要职能全面转向建设保障房,商品房则交给市场主导。这意味着,伴随着新一轮城镇化的浪潮,中国大中城市房价短期快速下降的可能微乎其微。从长远看,至少到2020年前,有三种力量可能会打破中国大中城市房价只涨不跌的怪圈———征税、产权统一登记和保障性住房。但现在是2014年。
首当其冲当属房产税。三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然而试点多年,被财政部认为“没有价值”而否定,试点被否定了,下一步扩大试点需要多少年就很难说了。
从试点来看,在上海市,以上海居民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新购房将征房产税,税率暂定为0.6%和0.4%;在重庆,对主城九区内存量增量独栋别墅、高档房、外地炒房客购第二套房将被征收房产税,税率为0.5%-1.2%。据上海财税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2012年房产税收入约为92.5亿元,约占税收收入总额的0.8%,而一般中小城市,“土地财政”超过50%比比皆是,因此,征税取代“土地财政”的积极性,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
沪渝两地的试点对抑制房价和增加地方收入作用都不显著。两地的消极做法,既无人,也无机构追查,咨询和评估征税效果,一切烟消云散,不了了之。
房产税的挑战是因为“直接税”改变的征税方式,假如动真格的,即使税率很低,老百姓仍会有“割肉”感觉。但是,在目前的立法不完善,信息不透明、产权登记混乱、区域差别天南北差别大的环境下如何能全面推动呢?
由于国家为出台房产税法,地方政府不积极,上海和重庆基本上采取了缴税靠自觉的态度,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这就是中央的调控政策、社会、媒体和“伪专家”寄希望于的房地产征税遏制房价上涨论,我不说这项政策已经破产,至少真正实施起来遥遥无期。
二、不动产立法,征税或将遥遥无期
随着房产税立法纳入议事日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11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这意味着中国许多房产的主人有望结束长期的“潜伏”状态,房产成为家庭“透明”的资产组合,部分业主势必会引起纪检监察部门和“好事者”的浓厚兴趣,我认为这是社会的误解,产权登记目的不是反贪官,而是征信系统建设,建立一项有效的产权制度,属于社会主义“转型经济国家”的“技术手段”。
在社会主义国家,老百姓对于产权明晰概念比较模糊,行政机构对登记、篡改和信息混乱状态不以为然,这预示着房产税全面征收一定充满复杂而尖锐的利益博弈,在我看来,完整的国家财产和私人财产登记制度估计10年都难以制度化,规范化,无错化,实施难度会超乎每个人的想象。地方政府不积极的事,中央要推行,不知会弄出那些怪招,让中央难堪,可怜老百姓希望房价下降,只能望眼欲穿,继续等待。
从严格的个人产权看,表面上我们拥有房产,实际上缺乏真正意义的产权。70年房产权,让人感觉“人没有死房没了”。至少有一半的住房,不等征税立法就已经折旧进入维修期,亏了坏了地方政府不管,会让许多人想不通,房地产业带来的“财政红利”早已花个精光,为何不让人担忧?
地方财税不够透明公开,房产征收尺度时机掌握不当,势必会引起民意剧烈反弹,造成严重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到了研讨的时候了,以现在行政部门的效率,不动产立法征税道路会相当漫长。
三、不动产税暂难填地方政府税收大胃口
我必须让大家注意一个事实,\“土地财政”比较多的地方,负债还而越严重,我们不知道过问土地出让金支出的那一天是否会有?长沙市负债已经位列全国前茅,大型工程一个接一个,每每为自己的“地王”兴高采烈,前任花钱,后任还债这是当前执政官员的基本思维。
地方债务如此沉重,1994年中央分税制,几十年未能及时修改,完善,一下子要顺与地方的事权财权关系似乎处于积重难返的境地,地方政府对培养长期税源兴趣不高,喜欢短平快。如果房产税的收入过低,难以遏制和矫正长期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一旦失去土地财政,所谓的民生优先必然让位于庞大行政开支的“吃饭财政”。
保障房与房价息息相关。湖南省的做法是通过住宅产业化推动保障性政府政策的落实,客观上主动承担保障性住房数量、质量和配套设施的责任。只要提供足够保障房源,势必对房价起到极大冲抵作用,导致地方政府丰厚的土地出让金收入锐减,不仅中央与地方,省与市仍会有不断的政策博弈,改革至今,远没有一好百好,惠及所有利益集团和各个行政机构的政策了。
放眼未来,靠行政力量支撑的保障房建设依旧不容乐观,保障性住房产业化进程财政保障依然取决于土地财政多少会“让利”于民。
十八大“三中全会”确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稳定房价,为个人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基础保障。但面对人民币“内贬外升”、缺乏财产保值增值渠道的百姓从事房产投资的冲动很难遏制,成为助推房价上扬的强大助推器。
在现行法律体系和房产开发制度下,一块土地要变成楼盘,不仅政府需要拿走高额土地出让金,一百多个公章后面潜伏着各种名目的收费,势必会最终演化成高额成本,如此看来,假设市场没有需求,房价下降恐怕都不会。住建部曾称,有监管显示,商品房平均寿命也只有平均0年,让人多少有些“人活着,房塌了”的意味,这意味着所谓的“刚需”,改善性住房永无止境,政府小区永无止境。
可是,从历史来看,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楼市,这是唱衰楼市的最大注。但中国房价短期真正下降还不那么容易。唱衰论年复一年,你唱罢来我登场,就是难见楼市崩盘,因此,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老百姓无需为房价下跌过分担忧,不仅如此,房地产转型、住宅产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宏观经济趋好,房地产繁荣将持续多年!
- 上一篇
救市潮涌调控政策已渐趋宽松 部分城市或企稳
低点已现?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一二手房价各有35个城市现同比下调,这是近两年以来首次,上海、深圳、北京均出现新建商品房或二手房(金港镇二手房 )指数的同比下调。楼市遇冷,今年4月份以来抛出各种“救市”政策的城市或区域已增至30个。分析称,年底部分城市房价 将现企稳并平稳上升。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了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结果显示,上月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平均环比跌幅为0
- 下一篇
房价稍许有些松动 各地如同热锅蚂蚁到处乱跑
楼市局部性甚至个案性降价让各地烦躁不安,反应过度。媒体曾经报道了杭州推出的降价备案制度的核心:根据杭州市相关政府部门的规定,如果商品房实际成交价低于备案价格超过15%,那么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网签。尽管此后,杭州市物价局、住保房管局发布消息,称此举并非为了“限制降价”,而仅仅是要求“随意调整”价格的开发企业重新备案。但事实上,由于重新备案耗时较长,这一政策依旧被不少开发企业理解为“变相限制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8 条评论) |
本站网友 本周 | 13分钟前 发表 |
让人多少有些“人活着 | |
本站网友 西部酒城 | 12分钟前 发表 |
两地的消极做法 | |
本站网友 chuangshi | 2分钟前 发表 |
表面上我们拥有房产 | |
本站网友 枸杞泡酒 | 26分钟前 发表 |
咨询和评估征税效果 | |
本站网友 百斯盾官方旗舰店 | 0秒前 发表 |
势必会最终演化成高额成本 | |
本站网友 绿地国际花都 | 30分钟前 发表 |
亏了坏了地方政府不管 | |
本站网友 利玛窦 | 10分钟前 发表 |
下一步扩大试点需要多少年就很难说了 |